2015年3月3日 星期二

國畫的特色

一.總論

中國畫的發展歷史悠久,從原始岩畫到彩陶紋飾和器物上的形象刻畫,繪畫的發展最少已有5000年以上的歷史,而戰國帛畫的出土,說明在2000年前己經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畫傳統。

國畫於我國的歷史悠久,在東周墓葬中出土過最早的帛畫作《龍鳳仕女圖》,而存世最早最完整的作品則是南北朝時期顧愷之的《女史箴圖》。

宋朝以前,畫師大多會繪圖在絹帛上。由於材料昂貴,因此國畫題材多以記錄貴族生活,如貴族肖像、皇室生活等。直至元朝後,因為紙材改良和興起士大夫人文畫因素等,讓國畫題材技法漸漸變得多元。明朝後,繪畫推廣到大眾,國畫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份,因此產生風俗畫。    







  


二. 風格 

文人畫: 文人畫亦稱「士人畫」,是中國傳統繪畫及東亞其他地區唐畫的重要風格流派,泛指中國古代社會中文人、士大夫的繪畫。
大多數的研究指出文人畫多起源於宋代。文人畫家講究全面的文化修養,提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必須詩、書、畫、印相得益彰,而人品、才情、學問、思想缺一不可。在題材上多為山水、花鳥以及梅蘭竹菊一類。
文人畫的著名畫家包括王維文同蘇軾。  

 院體畫:院體畫,是指中國古代皇室宮廷畫家的繪畫作品,內容主要是中國古代宮廷繪畫,風格多以工整細膩、細節繁複而寫實逼真為主。
唐朝時,不少畫作為了迎合宮廷的需要而創作的,如《明皇幸蜀圖》《簪花仕女圖》《虢國夫人游春圖》等。院體畫在宋朝最為鼎盛,故宮廷繪畫對中國美術發展有重要影響。兩宋畫院可稱為歷史上畫院隆盛的時代,而畫院的制度以此最為完備。
文人畫的著名畫家包括
張萱、周昉、馬賁、朱銳、蘇漢臣、劉益、富燮等。 
民俗畫 : 民俗畫,又稱風俗畫,在中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獨特的文化遺產。民俗畫,如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及南宋李嵩的《貨郎圖》,不僅把當代社會的風俗人情、衣冠服制流傳至今,令我們可以知道當時的生活狀況。  三. 技巧

寫意畫:
是中國畫中比較豪放的畫法,畫家透過簡練的筆墨,畫出物象的形神,來表達作者的意境。



白描畫:
白描源於古代的「白畫」,通常指用墨線勾描景物,不著顏色的畫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用於人物和花卉畫。 







指頭畫:指頭畫,是指用指頭、指甲和手掌蘸水墨或顏色在紙絹上繪畫的畫,畫家畫畫時會運用手的各個部分,如指甲、指頭、手掌、手背⋯⋯,去畫出不同景像。

四. 題材 

花鳥畫:花鳥畫,以描繪花卉、竹石、鳥獸、蟲魚等的畫。  

山水畫:以青綠、金碧、沒骨、淺絳、水墨等形式,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題的畫。 
人物畫:以描繪人物為主,又可分為人物肖像畫和人物故事、風俗畫。  
五. 寓意

中國畫引人入勝之處,不只在於其獨特畫風,還在於當中蘊含的寓意。

中國人們總是喜歡將寓意比較美好的國畫置於家中,來給自己或是家人帶來好運,一些吉利字畫如,寓意吉祥與美好祝愿的書法及象徵榮華富貴的牡丹花畫、象徵年年有餘的蓮花錦鯉圖、象徵健康長壽的松鶴延年圖、願徵福份永存的流雲百蝠圖等等,那麼中國畫還有哪些寓意呢?

以下是我在不同資料中上整理出的中國畫的各種寓意。

牡丹圖:牡丹,象徵富貴繁華,所以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以希望為整家人帶來富貴。   

大鵬展翅圖:大鵬展翅圖寓意「鵬程萬里」,希望子弟能像鵬一樣,有積極向上的心態,擁有美好的前程。  



眾魚嬉水圖:中國傳統習俗以「水」為財,而魚也代表了「年年有餘」的吉祥喻意,所以雙魚嬉水圖,有「招財」的意思。   

一帆風順圖:有希望事情進行順利無阻,事事順利的寓意。  


山水畫:中國山水畫是畫家情感和理智跟自然景觀撞擊而產生的火花,它比自然景觀更絢麗、更誘人,更具震撼力。中國山水畫創作者極注重像外之意,要求作品既含情又寓理,給人以畫外聯想,也追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感覺。   


竹子:竹子象徵了正直及不屈不撓的精神,因為它夏不畏酷暑,冬不屈霜雪,生不避貧壤。古人大多以竹喻品質氣節,或喻事明理,抒情言志。歷代以竹為題的畫家數不勝數。這無數的竹詩、竹畫,展示了人們由竹而產生的豐富的聯想。





 荷花:寓意和氣,及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節操。於佛教,也寓意圓滿、善心,帶給人和平的感覺。  

 雞圖:於古時,民間有「雞吃百蟲」的習俗,因此,畫雞除了有朝氣勃勃的意思外,也有希望小孩身體健康。  



























2015年2月22日 星期日

國畫的特色

中國畫的發展歷史悠久,從原始岩畫到彩陶紋飾和器物上的形象刻畫,繪畫的發展最少已有5000年以上的歷史,而戰國帛畫的出土,說明在2000年前己經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畫傳統。

國畫於我國的歷史悠久,在東周墓葬中出土過最早的帛畫作《龍鳳仕女圖》,而存世最早最完整的作品則是南北朝時期顧愷之的《女史箴圖》。

宋朝以前,畫師大多會繪圖在絹帛上。由於材料昂貴,因此國畫題材多以記錄貴族生活,如貴族肖像、皇室生活等。直至元朝後,因為紙材改良和興起士大夫人文畫因素等,讓國畫題材技法漸漸變得多元。明朝後,繪畫推廣到大眾,國畫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份,因此產生風俗畫。到近代,由於全球化,清末,繪畫材料多元,也加入了西畫元素,衍生出不少畫派,畫風朝多方面發展。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中國畫形成了適於反映民族審美觀念的相對穩定的特點與完整的藝術體系。中國繪畫的觀賞方法受傳統哲學思想的影響,除認識物件外表的特徵之外,更注重認識其內在本質與神韻,並進一步通過對象表現作者的情思。畫家通過形象記憶,發揮想像,形成熔鑄作者品格與情操的胸中意象,這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特有的審美習慣與意趣,高度重視藝術形象的氣韻與內涵。